現代美學法則的運用與練習
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倫敦分部)
Swiss Re Headquarters in London
1.基本資料
年份: 2004 年
高度: 179.8 米
樓層: 50 層
建築師: Norman Foster / Ken Shuttleworth
用途:辦公樓
2.簡介
它一座精心設計的環保智能型建築,是一個優美而講求高科技的傑作 瑞士再保險塔位於英國倫敦“金融城”。綽號“醃黃瓜”,是一座玻璃外觀的尖頂摩天大廈,也是福斯特勳爵名作之一。2004年建成開業,引起了倫敦市民的相當矛盾的興趣。
位於倫敦聖瑪麗阿克斯大街30號的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高180m,樓層41層(above ground),螺旋式外觀,獲得2004年的RIBA斯特林大獎,被譽為21世紀倫敦街頭最佳建築之一。是一座十分傑出的建築物,不但外型優雅,而且講求高科技與環保,可說是未來建築的典範。
3.建築特色
大廈首兩層為商場,最頂的二層是360度的旋轉餐廳和娛樂俱樂部。每層的直徑隨大廈的曲度而改變,直徑由162尺至185尺(17樓),之後漸漸變窄。
(1) 統一(集中)
這一棟建築物的統一方面有「材質、造型、結構」,同樣的玻璃外牆、帶出平衡感與對稱感的建築物造型、菱形堆砌而成的結構,大量的重複這種設計原則,在設計美學中有提到,大量的重複只會造成單調感,但是在色彩上帶出趣味感,讓這一棟建築物帶出了視覺上動態的趣味感。
(2) 平衡(對稱)
這棟建築物用了很多對稱的概念,平面是對稱的、立面是對稱的,就連建築物造型也可以利用一個中心垂直軸來表現旋轉式的對稱手法。而且這棟建築物像是材質、色彩律動感、建築造型等等,所有的構成條件元素加起來,這些手法形成了這一棟建築物視覺上的平衡感。
(3) 韻律(漸進)
這棟建築表現出最大的韻律感莫過於菱形的構造與不同色彩形成的窗帶,以最直接的手法,表現出了最直接的視覺上的漸進感、韻律感與趣味感。雖然造型表面看似平整,立面的立體感較為低落,但是整個建築物獨特的造型讓視覺上有了方向性,就如同長起來的高塔,又像是巨蛋拉高了,這種手法,從最底層慢慢往上變寬,又很快速的直接變窄變尖銳的收頭,帶出了建築物視覺上的漸進感。
(4) 和諧
在西方美學體系裡面,這種菱形構成的造型元素,有一定的數值關係,這種統一且連續的菱形構成與建築造型,讓這棟建築物形成了同一種調性,在造型與構成元素這兩方面上,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平衡點,進而產生了和諧感。
(5) 對比
對比方面,最顯著的就是在材質上使用不同的色系,尤其是窗帶與結構、造型的部分,窗帶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色系,產生了視覺上色彩的對比感。
主要結構結構與整體建築外牆結構,使用了兩種不同的結構型成,一個是大型的主要結構,一個是小型的次要結構,形成了對比感。
造型上,以下盤沉穩,上端輕巧,形成了對比感。